早在我還沒來廈門前,就聽聞這裡有種麵很特別,尤其是它的湯頭和配料,經我上網一查,竟發現吃過人褒貶不一,連吃過的朋友也都跟我說,吃起來很油很普通。但好不容易才來一趟,總得自己試試吧!最後朋友還是陪我來了
早在我還沒來廈門前,就聽聞這裡有種麵很特別,尤其是它的湯頭和配料,經我上網一查,竟發現吃過人褒貶不一,連吃過的朋友也都跟我說,吃起來很油很普通。但好不容易才來一趟,總得自己試試吧!最後朋友還是陪我來了
在中山路逛了一圈後,發現也沒啥好買的,於是便轉往局口街,想一嚐在地美味小吃,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這家沙茶烤肉和局口拌麵。而這位坐在攤子前,身穿紅色上衣的大叔好像就是老闆,他點完餐後,還有過來跟我們聊天,問我們從哪裡來
才來廈門一天,就發現這真的很愛叫人辦卡,不但飯店要辦,按摩要辦,連吃個飯也要辦,但我們又不住這,辦卡有啥用。等待會要結帳時,再跟隔壁帥哥借來用用就好,但朋友們都不敢說,最後還是我開口,我說妳們啊!怎麼連借個卡都沒膽吶
因為適逢中秋假期,臨時決定來廈門,住宿就成了棘手問題,上網找了許多民宿,不是客滿,就是漫天喊價,而且民宿大多聚集在鼓浪嶼或曾厝垵,交通上其實都不是那麼方便。於是便上網訂了這間法國品牌的連鎖旅館『ibis』,而它就位在廈門火車站附近
今天和金門的好朋友們要去廈門玩,於是大家約好先在愛玉家集合,因為她家附近也有間知名的廣東粥老店就叫『永春廣東粥』,而且就開在她姑姑『全福樓餐廳』的斜對面,所以前一晚她就說,如果客滿就端到我姑姑的店裡吃吧!果不其然,外頭的位子早就被坐滿了,攤子前還有幾個婆婆媽媽,拿著自己家裡的鍋子等著要買粥
因為我想吃海鮮,但朋友說再趕去新天地海產就太晚了,於是便帶我來金門這家頗俱盛名的老海產店,聽金門的朋友說,其實老闆的兒子也開了一家分店,但大夥吃過後,還是覺得老店比較好吃,而老店就隱身在這條小巷裡
金門城北門外的『明遺古街』,長約135公尺,據說創建於明代中葉,當時,城內人口估計有二~三千人,加上金門城以東,如古崗、珠山、歐厝、東沙、東社、山前、賢厝、庵前等聚落,多以北門進出,故使這發展出另一條商業市街。隨著清代縣治的北遷,金門城榮景不再,因此北門外古市街也跟著沒落了
據說這『翟山坑道』是民國五十二年因戰爭需要而開挖的,當時耗費了三年才完成 ,總長約357公尺,是一個A字型的戰備水道,戰爭時可供登陸小艇搶灘運補之用。隨著兩岸的敵對關係漸緩,坑道裡的緊張氣氛早已不見。聽說這裡有時還會舉辦小型音樂會呢!
據說這所學校是由水頭的歸國僑鄉於1932年集資興建的,佔地約631平方公尺,是仿傳統書院「回」字型的平面格局,俗稱番仔厝。經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重新整修後,目前設為展示館,敘述早期金門居民到海外工作的過程,離鄉背景的辛酸史。
這棟建於西元1934年日昭和年間的洋樓,是早年前往印尼經商致富的黃永遷、黃永鑿兄弟所蓋的,已列入金管處的歷史建築,經過翻修後,現已對外出租,成了風獅爺文物館,而它就位在得月樓的旁邊,也非常地醒目
位於金城鎮水頭村的『得月樓及黃輝煌洋樓』,建於西元1931年,是早年村民黃輝煌前往印尼從事百貨批發致富,返鄉所建造的,據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資料顯示,在當時建造費就高達1300餘銀元,換算成台幣也要1200萬,如果說它是當時的豪宅,應該不為過吧!雖然經歷砲火連天的歲月,建物嚴重受損,但在金管處努力溝通翻修後,已對外開放參觀了
今天一下班,我到肯德雞拿預先訂好的炸雞桶後,跳上計程車,就直奔松山機場了,因為我又要去金門啦!!一出機場大廳,就看到局長、愛玉、蘇菲已經在等我了,皆さん,お久しぶり。而今晚的第一餐,正是那上次我沒吃到的『山西拌麵』